当前位置:浏览寻根问祖话题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标题:峡江丹阳宋氏一世祖初考 (您是这个话题的第 1524 位阅读者)
发表话题:1
评论回复:0
最后登录:1970-1-1
发表于:2018年4月24日 16:21:26 | 回复 引用

峡江丹阳宋氏一世祖初考

峡江丹阳宋氏一世祖初考

江西省峡江县宋氏,属中华丹阳宋氏族系之一,其历史悠久、支派众多、门房繁盛。千百年来,由峡江县金江乡柘乡不断向外迁徙播散,至今已分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和近百个县(市),成为当今中国宋姓中人口较多的一大族系。

这一大族系,虽然现存有不少族谱、家史等,且文献资料丰富,世系排列明晰,但对其一世祖的记载却各有不同。特别是宋让、宋哲、宋兴三人的世系次序不一;有按一世宋让,二世宋哲,三世宋兴排序的有按一世宋哲,二世宋让,三世宋兴排列的,有按一世宋让,二世宋哲,三世宋贤,四世宋兴排序的,等等。

究竟谁对谁错?一世祖应该是谁?他是哪个朝代哪个时期人?他是由哪里来峡江柘乡定居的?为什么定居于此?他的父、祖辈是谁?他的祖籍何在?等等这些问题,各地(支派)历修族谱、家史,均未说明清楚,过去今天乃至将来都争论不休。

2015年重修《丹阳宋氏族谱》之机,本着以族系发源地族谱、家史记载为基本考究依据的一般原则,结合其他有关历史资料,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分析。

一、一世祖是谁

峡江县历修《丹阳宋氏族谱》均以宋让为一世,宋哲为二世,宋兴为三世。此昭穆次序当否?主要是弄清他们所处的年代,要弄清他们所处年代,方法之一是依据族谱中所记他们的官宦情况进行分析。

先看宋哲。族谱文献中有宋兴五世孙宋琼所写《丹阳宋氏族谱派来历》一文曰:“……按晋史,府君哲初为宏(弘)农太守,建兴四年(316)长安(今西安),西晋末临时都城,原都城洛阳)不守,愍帝蒙尘,五马渡江,府君啣愍帝凶问,至江左(长江南之建康,今南京市),劝进琅琊王睿(司马睿)即皇帝位,府君由是以宏(弘)农易守丹阳(今南京)。建武元年进封公。”
其他各县(市)《丹阳宋氏族谱》对宋哲的记载,均以宋琼此文为依据。文中明确说明宋哲是两晋时人。如按其317年封公为50岁,80岁殁,那他应是西晋秦始三年(267)至东晋永和三年(347)间人。

再看宋让。谱载其为江阴令,宋哲之父,有说因作战而死。依此,如宋让25岁生宋哲,那宋让应是三国。吴赤鸟五年(242)生。如35岁任吴江阴令,时为吴天纪元年(277),可能与晋军作战,于天纪四年(280)左右战死,约40岁。

谱说对否?没有别的历史资料可考,那只有看江阴县的建置历史了。正式建置江阴县是南北朝。梁绍泰元年(555),隶江阴郡;唐武德三年(620)晋升江阴县为暨州;武德九年(626)又改为江阴县,改隶常州。由此,宋让任江阴令,或是南朝。梁绍泰元年至唐武德三年之间,或是唐武德九年以后。如其35岁于南朝。梁绍泰元年(555)任梁江阴令,那其出生应是梁普通元年(520),是因与陈朝军队作战死于梁太平二年(557),约38岁。如其35岁于南朝,陈至德四年(586)任陈江阴令,那其出生应是南朝。梁天正元年(551),是因与隋朝军队作战死于陈祯明三年(589),约39岁。如其35岁于隋朝大业9年(614)任隋江阴令,那其出生应是南朝,陈太建十一年(579),是因与唐军队作战死于隋义宁二年(618),约40岁。上述三种宋让任江阴令时间,江阴县均不隶属常州,基本可能排除。如宋让任常州江阴令,那只有在唐武德九年(626)以后了。如其35岁于唐贞观元年(627)任江阴县令,其出生应是隋开皇十一年(592)。可能是隋末参与反隋斗争,后投靠李世民,立有战功,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因宋让为当时丹阳郡人,因而封其为江阴令。后因平叛战死,葬于江阴。那宋让约为隋开皇十一年(592)至唐贞观三年(629)之间人。绝不是三国吴赤鸟五年(242)至西晋天纪四年(280)之间人,也不是南朝梁绍泰元年(555)至唐武德九年(626)之间人。

这样看来,宋让不是宋哲之父,而是宋哲之后人。有史记载宋哲之子名延之,之女名和之,均为东晋时人。宋让与宋哲时差约320年,按25年一世计(以下计世同),宋让约为宋哲之13世孙。

再看宋兴。谱载其任太常协律郎、萍乡县令、吉州刺史,宋哲之子,宋让之孙。据此,宋兴应为东晋时人。此说对否?还是来分析他的任职吧。

太常协律郎,为太常寺卿之下属,主管宫廷皇家祭祀乐队之指挥,汉时称协律都尉,晋时称协律校尉,北魏以后南北朝各朝均不设协律郎,唐才始设协律郎,正八品上。由是,宋兴任太常协律郎定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之后,不在隋朝,更不在南北朝或两晋。

萍乡县正式建置虽为三国吴宝鼎二年(267),但属安成郡,没有袁州设置。隋开皇十一年(591)才始置袁州,萍乡县隶之;大业初(605)改袁州为宜春郡,萍乡隶之;唐初(627)复为袁州,直至五代,萍乡隶之。由是,如宋兴任的是袁州萍乡令,应是在唐朝。

吉州,南北朝之前一直建置为庐陵郡,隋开皇十一年(591)才改庐陵郡为吉州,大业三年(607)又改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622)又改称吉州,天宝元年(742)再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再改为吉州,直至唐亡。由是,宋兴任吉州刺史,或在唐武德五年至天宝元年之间,或在乾元元年至唐亡之间。

总之,宋兴三任职务均应在唐朝,不在隋朝,更不在晋朝。宋让约为唐贞观元年(627)封江阴县令,而宋兴如为其孙,则出生约在贞观十六年(642),如其35岁始任太常协律郎,60岁致仕,75岁殁,那他三任职务则在高宗仪封二年(677)至武周长安二年(702)间。但从《吉州志》等历史资料上无其点滴记载来看,他不是唐强盛时期任职,而是混乱衰败时,即乾元元年(758)至唐末(907)间任职。如他乾元三年35岁时始任太常协律郎,75岁殁,那他大约是唐开元十三年(725)至贞元十七年(800)间人,与宋让时差约133年,约为宋让5世孙。

因此,宋哲、宋让、宋兴三人之间根本不存父子关系。宋让是宋哲的约13世后裔,宋兴为宋让的约5世后裔。按尊开基定居祖前二世为一世祖的修谱原则,峡江丹阳宋氏一世祖不是宋哲,更不是宋让。在搞不清宋兴的父、祖情况下,必须只能以宋兴为一世祖。

二、宋兴是唐朝哪个时期人

宋兴究竟是唐朝哪个时期人?这个问题,仅凭上面一点分析是不够的。下面还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分析:

1、从宋兴后代中几位有具体时间注明的人物来看。

宋球,谱载为宋兴五世孙,登北宋皇佑元年(1049)冯京榜进士第。如宋球35岁中进士,那他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出生,据本人在《宋琼略考》一文中分析,宋球与宋琼虽为同辈人, 但时差70年左右,减去70年,那宋兴则约为唐元和十四年(819),至乾宁元年(894)之间人。

宋祯(常胜),谱载为宋兴十世孙,登北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第。如宋祯30岁中进士,那他出生是北宋嘉祐三年(1058),宋兴则大约是唐元和三年(808)至中和三年(883)间人。

宋元发,谱载为宋兴十三世孙,登南宋淳熙八年(1181)黄由榜进士。如其30岁中进士,那他出生约在绍兴十九年(1151)。宋兴则大约是唐宝丙二年(826)至唐天复元年(981)间人。

宋国平,谱载为宋兴十六世孙,登南宋淳祐十年(1250)方辰榜进士。如其30岁中进士,那他出生约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那宋兴约为唐天宝三年(745)至唐元和十五年(820)之间人。

宋彦章,谱载为宋兴十七世孙,登南宋景定元年(1260)进士。如宋彦章30岁中进士,那他是南宋绍定三年(1230)生,宋兴则大约为唐贞元末(805)至广明元年(880)间人。

如取以上宋兴五个生殁数字的平均数,那宋兴则大约为唐元十年(815)至乾宁元年(894)间人。

2、从古代几个有关行政区划建置历史来看。先说新喻。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始置新渝县,隋开皇九年(589)省入吴平县,开皇十八年(598)复置新渝县,天宝元年(742)县名改为新喻县。宋兴兄宋如同死后葬新喻潭隅,应在天宝元年以后的肃宗朝。那宋兴任萍乡县令当在肃宗朝或代宗朝,任吉州刺史当在代宗朝或德宗朝。这与前面对宋兴的分析基本相符。

再说岭南道。唐贞观元年(627)初置岭南道,为十道之一,开元二十一年(733)为十五道之一,咸通三年(862)岭南道被划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宋兴四世孙宋连任岭南推官,应在733年至862年之间。如于大中九年(855),35岁任推官,那他出生约是元和十五年820年左右,那宋兴约为唐先天元年(720)至贞元三年(787)左右间人。

3、从峡江县白港村王氏族谱记载来看。

王氏白港村与宋氏柘乡村为相邻之村,王氏一修族谱序文中对其开基祖王琪记叙曰:“……….翰林学士琪,遭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吴少诚淮西之陷,携家往江南洪(今南昌)之吉州,同女兄夫(姐夫)知吉州刺史宋兴道经新淦断金乡崇信里(今峡江县金江乡柘乡村),见其山水秀丽,居民鲜少,可以卜居。当兴秩满,相与谋寻所历而偕居……….”。另谱介绍一世王琪曰:“自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783)举进士,………….上书乞归,诏许之,敕赐禄以终身。贞元十四年,吴少诚陷淮西,琪遂携家避兵徙往江南洪之吉州,同女兄夫刺史宋兴遂居淦之黄金乡(应为断金乡)崇信里柘源早禾田,乐其山水佳胜,为子孙后兴之地。”

这两段文字记叙内容与我《丹阳宋氏族谱》对开基祖宋兴定居柘乡的记叙,基本一致,只是王氏族谱说明了定居的具体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

对于白港王氏族谱的这一定居时间说法,我们虽不可全信,但也不能完全否定。王姓是峡江当今一大姓,加之王琪与宋兴是内弟与姐夫的至亲关系,王氏族谱不可能妄加断语,胡乱写之。因而可以作为探寻我宋姓基祖宋兴定居峡江柘乡时间的有力证据之一。由此,如宋兴60岁秩满致仕(退休)为798年,75岁殁,那他大约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元和八年(813)间人。

归纳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宋兴是唐中后期人,取其平均数大约为至德二年至大和五年(即757-831)之间人。

至于《萍乡县志》有载宋兴袁州萍乡县令为东晋或南北朝时,这是不对的。一、南北朝前没有袁州,二、如宋兴是东晋或南北朝人,那他与宋琼、宋球等后人至少是20世的关系,而谱载宋兴与宋琼、宋球等人只是5世的关系,那相差约15世的人哪里去了呢?至2016年峡江宋氏传衍最快的是53世,按宋兴为东晋时人,那至少也有70世了。就算宋氏族谱有错,也不至出此大错吧!这或许是《萍乡县志》记载有误,或许历史上有多个宋兴:东晋初有一个开国侯宋兴,东晋末至南北朝有一个安成郡萍乡县令宋兴,唐开元至元和间有个任袁州萍乡县令宋兴。

又元朝天历二年(1330)清江(今樟树市)范榜《宋氏族谱序》中说:“………宋之先有讳哲者,仕晋为丹阳太守,大和间(827-835)长子如同御使,次子兴由太常协律郎改萍乡令陞吉州刺史,卜居柘乡………。”宋兴大和间定居柘乡有否可能呢?不能排除。但按当今峡江各村宋姓传衍平均为49世算,约有1225年左右。如宋兴大和四年(830)定居柘乡时60岁,75岁殁,即他是大历五年(770)至会昌五年(845)之间人,距今约1170年,约47世。少55年,约2世。

因而宋兴约为唐开元十三年(725)至唐贞元十七年(800)之间人,或约为唐至德二年(757)大和五年(831)间人,或约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元和八年(813)间人。我个人认为还是宋兴约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元和八年(813)间人比较合适。

               三、宋兴是哪里人?祖籍何方?

宋兴五世孙宋琼在《丹阳宋氏族谱派来历》文中说:“吾家以宋为姓,或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者有之,或居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者有之,吾宗则派出莫州金紫峰下柘乡。”

而宋氏的一些家谱文献中有说,宋兴自江阴来峡江,且由莫州而江阴,由江阴而峡江。

两种说法,哪种正确呢?还是来看江阴、莫州的建置历史吧。

江阴县建置历史,前面已谈,南北朝梁邵泰元年(555)始置,隶江阴郡,唐武德九年(626)才改隶常州。

莫州,隋初废任丘县置鄚县,属河涧郡;唐景云二年(711)于鄚县置鄚州,鄚县隶之;开元十三年(725)以“鄚”类“鄭”遂改为“莫”,州治莫县,莫县隶之。

由是,江阴县建置比莫州早了170年左右,而宋哲明确为西晋至东晋初期人,定居江阴成丹阳望族。宋兴是宋哲的后人,宋兴又来自莫州,那应是唐开元十三年(725)以后,按他对莫州柘乡的怀念,应该说他在莫州生长至少有20年,那他的上几辈隋初就可能有人从江阴县迁居至鄚县了。这个人很可能是宋让的父亲。这样,追溯宋兴的祖籍是:峡江柘乡→莫州柘乡→常州江阴→京兆→西河→宋国(商丘)。宋兴因是宋让的后人,宋让封官江阴,所以有人说宋兴是江阴人,是从江阴来峡江的,这有所勉强。宋让的子女究竟是谁?有几个儿子?有儿子仍在莫州生活?宋兴是否就是那个人的后代呢?这些都是有待深入考证的。

四、宋兴为什么定居峡江柘乡?

宋兴来江南西道(今江西)任职,一是可能受哥哥宋如同的影响,二是当时朝廷内斗和全国安史之乱的影响,后置宅新喻潭隅欲定居江南,可能是宋如同之举,也可能是兄弟二人共同之举。宋如同死后,宋兴升任吉州刺史,上任途中道经淦之断金乡崇信里(今峡江县金江乡柘乡村),觉其山水佳丽,为避乱宜居之地,于是铭记于心。宋兴吉州刺史将秩满致仕(退休)前一、二年,其内弟王琪辞官从北方避战乱来吉投靠。贞元十四年(798)左右,德宗放任藩镇弄权坐大,割据形式更加恶劣。就是江西洪州等地也受到淮西叛军攻占,加之本地不时爆发叛乱。宋兴已洞察唐之衰败颓势,欲隐居遁世。新喻平阳之地虽好,但战乱中易为战场,很不安全。致仕后,于是与内弟王琪寻所历今峡江柘乡之地,卜居置宅定居,躲进这一隔绝乱世、远离战争的深山老林中,以衍后世。这就是宋兴定居峡江柘乡之根由,也是乱世正确合理的选择。

五、为什么宋如同、宋兴兄弟的历史资料很难查找

先谈谈历史人物记载问题。历史记载,有官方(正史)和民间(野史)。历史人物资料的载体,有官方的各类史书、地方志书,各级地方政府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书籍;也有民间个人、团体搜集编写的书籍;还有各地姓氏族谱、家史、村史等。记载人物,正史中帝王将相、高官重臣、名儒奇士记载得多且详;文臣武将、文臣记载多且详,武将记载少且略;盛世人物记载多且详,乱世人物记载少且略;官场党同伐异,得势方人物记载多且详,失势方记载少且略;写史者各有好恶,喜好的人物记载多且详,厌恶的人物记载的少且略,等等。野史、谱牒等虽对正史有拾遗补缺、不甚偏颇之忧,但也不免杂有著者、编者之私情,且有人物事实搜集的局限等,故亦有很多历史人物遗漏未记及资料难寻。何况中国历史悠久,社会变迁,朝代更替、天灾人祸、战争破坏等等,造成很多官方历史书籍毁损不存,特别是民间野史、地方志书本来就流传不广,姓氏谱牒存世艰难,所以大量历史人物资料难以找寻,即使是一些高官名士,也可能湮没无闻了。

再以此来说宋如同、宋兴兄弟无历史资料可查的问题。唐朝安史之乱(763)以后,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已成定势,愈演愈烈,直至唐亡;中央朝廷中“南衙北司”(即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之争,从安史之乱始至唐末诸朝一直不断;代宗一朝,全国各地叛乱四起;德宗因“朱泚之乱”,两次离京逃亡;河朔三镇另成政体,与唐中央政府无隶属关系,唐名为一朝,实为两国。

宋如同大约唐肃宗乾元间(758-760),受御史大夫命以临时御使身份循历江南西道(今江西省),他深感朝廷混乱,地方战争,南方相对稳定富足,因而不愿重回朝廷,自请留职江南,可能朝中北司(宦官集团报请皇上任命其为吉州刺史)。后来,可能劝弟弟宋兴也到江南来。大约代宗大历四年(769)左右,宋兴以太常协律郎身份任袁州萍乡县令。兄弟相聚后,议定于新喻潭隅置宅,以备致仕定居。后来某年宋如同寻弟宋兴相聚,不意暴病身亡,葬于潭隅。宋兴任萍乡县令未满一纪(一纪12年),约11年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左右升任吉州刺史。可能宋兴与哥哥一样,是北司宦党中人,也可能是淮西叛军攻占江南西道洪州等地时,有过不忠朝廷之举,也可能是吉州刺史任内毫无建树,也可能是为藩镇所任命等,致使宋如同、宋兴的史迹无人谈及或不敢、不予谈及;即使有过一些记载,也因历史久远,资料丢失毁损而无从查找,就是最早的吉州志或老庐陵志曾有记载,但后修志书时无处搜寻原始资料而难以记全历任吉州刺史者。因此,宋如同、宋兴两人的历史资料很难查找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宋兴为峡江丹阳宋氏一世祖,宋让约为其六世高祖,宋哲约为其十八世远祖。宋兴大约为唐开元至元和间人,不是东晋后期或南北朝时期人。宋兴定居峡江柘乡的时间大约为唐贞元年间。宋兴老家应是莫州(今河北任丘市)金紫峰下柘乡,祖籍是江苏江阴或常州。

由于考证的资料欠缺,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故此初考,一定存在不少缺失和错误。在此,敬请族人中有志者批评指正,并热切盼望更多研究丹阳宋氏的宏论出现,以慰我祖,以启后世。

 


                    油陂庙四十七世孙奇正恭述

0条回复,当前显示第1条,当前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