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浏览寻根问祖话题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标题:俗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何解析? (您是这个话题的第 2896 位阅读者)
钟能
发表话题:4
评论回复:5
最后登录:2016-4-23
发表于:2012年12月26日 16:07:33 | 回复 引用

俗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何解析?

   "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句妇孺皆知的俗语,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我们平时闲聊的时候都随口这么一说,可是谁又知道这句话典故呢?

农春玉
发表话题:3
评论回复:8
最后登录:2016-4-23
发表于:2012年12月26日 16:23:35 | 回复 引用

回复 钟能

 五百年前是一家 (wǔ bǎi nián qián shì yī jiā)

  解释:上祖本是同一宗族。指同姓相称,拉攀关系。

  出处:元·郑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记》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示例:你既读姓牛,~,我和你祖孙相称罢。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句妇孺皆知的俗语,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有关专家在正在举行的"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上指出,这句话源自六百多年前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据考证,从明初到清末民初,时间为500多年。那时,大槐树后裔已遍及全国。人们初次见面互问老家,会说:"啊!原来是洪洞老乡。"若再问"老乡贵姓",若回答为同姓,问者就会说:"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渐,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也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方凯
发表话题:0
评论回复:9
最后登录:2024-1-6
发表于:2012年12月26日 17:05:24 | 回复 引用
      从现在往前推500年,是1512年,是明朝时期,年号为明武宗正德七年。  其实这句话渊源于明朝初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当时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黄河地区水患尤为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使得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于是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然而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永乐皇帝不得不继续进行强迫式的移民。  
      当时当局常常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位于晋南的洪洞县的一棵大槐树下,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在此后的从明初到清末民初的500多年间,“大槐树”后裔已遍及全国。民国初年,人们初次见面互问老家,会说:“啊!原来是洪洞老乡。”若再问:“老乡贵姓?”若回答为同姓,问者就会说:“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渐,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也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黄雨石
发表话题:6
评论回复:23
最后登录:2016-4-23
发表于:2012年12月27日 11:40:18 | 回复 引用

回复 钟能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天性。本书洋洋洒洒40多万字,博采史籍、方志、碑刻、谱牒、传说等,就国人传颂的洪洞迁民,作了最严谨的考证和最详尽的叙述。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据证,从明初至永乐十五年的五十年间,疏散山西府五十一县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甘……遍及大半个神州。而山西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处,则是民众办理迁徙手续的地方。传说,官府曾采用了欺骗的形式:官府预先张贴告示说,除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兵四面合围,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迁移。当他们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时,一边走,一边回首,最后看到的就只有远处的这棵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了。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山西移民惜别故乡的一个标志。

如今,古大槐树处迁民后裔已遍及海内外。千百万人民怀乡思土,寻根问祖,古大槐树处已成为人们祭祖胜地。洪洞县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举办的“寻根祭祖节”,吸引了十多万前来祭祀和观光旅游的海内外华人。将大槐树迁民这段历史比较完整地加以收集、整理并出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本书的出版,对于探究我国历史文化渊源,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向心力、凝聚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3条回复,当前显示第13条,当前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