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重庆人的麻城寻根记

重庆人的麻城寻根记
  

  越来越多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裔来到麻城寻根,这种情景已从2000年的每年数十人,激增到现在的每年三千人。与此同时,寻亲者心中的“孝感乡”已成为麻城城区不少餐饮、酒店的揽客招牌。
  记者在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看到一行四人来自湖北安陆市的陈姓移民后裔,前来查找寻根必要的环节—对族谱。研究中心主任、湖广填川孝感乡现象研究会会长凌礼潮说,每年3000多寻根的人,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上族谱,对不上就意味着寻根的失败。”在诸多寻根者中,最多的当属来自川渝两地的移民后裔。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个重庆的寻根者。
  沈家庄遗址是重庆市民寻亲必到之处。
  麻城沈家庄里有一个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寻亲联络点,为众多重庆市民找到了他们的“根”。
提醒
寻根前最好先向地方志办公室查询
  5月24日,麻城市鼓楼街道沈家庄的刘明西接待了两名来自重庆的寻根父女。80岁高龄的父亲冷正权,由女儿冷朝翠陪同,专程从梁平县新盛镇曹家沟老家转乘火车抵达麻城。
  没有族谱只知始祖名
  昨日,冷朝翠告诉记者,寻根完全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父亲退休后,一直念念不忘祖先口口相传下来的老话,“祖上来自麻城县孝感乡洗脚河”,希望在有生之年认祖归宗。由于迁出年代久远,加上当地的冷氏家谱离散,老人唯一记得的只有当年祖辈传下来的从麻城迁出的一始祖名字“冷如珠”,和现今的家族字辈。
  “我们从麻城迁移出来后,在达州和重庆已经相传20代。由于只有这些记忆,我们希望能到麻城来碰碰运气,说不准可以找到同宗的族人。”冷朝翠说。
明年回来参加寿宴
  父女俩就这样在城里坐着出租车转了半天,被当地居民送到了孝感乡移民后裔寻根问祖联络处主任刘明西家。刘明西四处打听后发现麻城姓冷的人很少,最后通过民政系统的查询,终于在宋埠镇上找到一个有冷姓族人聚集的村子,村子里共有56名冷姓族人。
  于是,冷正权父女二人立马赶到了村子里,受到了冷氏族人的热情接待。通过村民家中的冷氏族谱,虽然没有找到冷如珠的名字,但发现了口口相传和文字的证据:明朝后期,有如字辈的分支冷氏人因避乱迁往四川。冷朝翠说,虽然只短短相处了四天,但所有人已是亲如一家。
  明年,这个村里最年长、也是辈分最高的一位冷氏族人将办90岁寿宴,冷正权父女决定到时赶赴麻城参加。
  与冷氏父女相比,来自开县的王氏家族的寻根者无疑是幸运的。45岁的王剑平是填四川时的移民后裔。昨天,王剑平说,90岁高龄的爷爷在自己小时候,一直念叨“我们是麻城人,我们的祖先来自麻城县孝感乡高家堰洗溪河”,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回到祖先呆的地方,寻找同根同源的族人,找到自己的祖宗。
背负5000族人重托
  2011年7月13日,携带着祖传的家谱和当地5000名王氏族人的重托,王剑平等王氏三人乘坐火车赶赴那个遥远而陌生的麻城。深夜,三人在麻城下了火车,终于在昏暗的灯光中看到了“麻城”两个魂牵梦绕的大字,三人激动万分,不由自主地跪在了这片祖先的土地上,高喊了一声:“麻城,我们回来了。”
  虽然到了麻城,但三人对于如何寻根茫无头绪,在麻城地方志办公室的帮助下,三人查阅了当地的王氏族谱,最后找到了退休的政协委员王树良,通过他查到,在当地的四支王氏分支中,根据重庆开县氏族的姓氏和迁川年代,大致估计重庆开县支王氏应该是当地三槐堂的分支。
两族人每年都有走动
  王剑平等三人在王树良带领下,来到了当地族谱记载的洗溪河。在当地,听说来自重庆的王氏族人前来寻根,当地村民放起鞭炮,欢迎来自远方的寻根者。
  王剑平说,三人祭拜了三槐堂王氏明代的二始祖,当地的王氏也同意将开县支王氏归宗。整个寻根过程被三人做成光盘,带回老家。90岁高龄的爷爷终于看到魂牵祖辈数百年的祖宗住处的模样时,也不禁激动万分,老泪纵横。“到现在,我们两族人每年都有走动,我们族人也终于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回到了老家。”
  麻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曾锋摸索出了寻根者到麻城的必备事项:“来麻城寻根,要携带家谱等方便寻找的材料,还可以事先打电话向地方志办公室求助,先问清情况后再赶来,可以少跑冤枉路;寻根者也可以求助当地的民政局查询,或者到公安局去查询同一姓氏的人口,以方便核对。”
  麻城市政府已把湖广填四川移民后裔寻根当作一项重要的事项。记者连续几天在当地采访发现,移民出发地的高岸河、移民后裔世代相传的“老家”地点洗脚河等地,政府已竖立起了文物保护纪念碑,这也成为移民后裔寻找祖先的地理标志。

                                          来源:重庆晨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