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这群孩子姓“鹤福”

这群孩子姓“鹤福”
  

    鹤福珊告诉南都记者,她很喜欢“鹤福”这个姓氏。对于恨不恨父母这个问题,她觉得自己不是被遗弃的,应该是被拐了,然后才变成现在这样。
  每个人的名字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含义,这是父母、亲人给予的寄望。然而,在鹤山市社会福利院,有一群被遗弃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何在,更不知自己原来姓甚名谁。他们来到这里后却有了个统一的姓氏—“鹤福”。
  最大的“孩子”30多岁
  鹤山市社会福利院温副院长告诉南都记者,鹤山市社会福利院自1982年成立以来至今,每年都会接收不少被遗弃的儿童,其中1986年至2015年间合共收养弃婴、童377名,大部分是智力残疾、肢体残疾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儿童。最开始来到福利院的小孩跟“百家姓”,上世纪90年代之后来的小孩,开始姓“鹤福”,即“鹤山市社会福利院”的简称。“这算是跟着福利院姓吧。”
  南都记者从福利院获得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弃婴入院5名,送养9名,死亡1名,年末在院26名;2013年弃婴入院11名,送养8名,死亡3名,年末在院25名; 2014年弃婴入院5名,送养5名,死亡0名,年末在院25名;2015年现时在院弃婴25名。温副院长告诉南都记者,“正常的很快会被收养,但有残缺的往往会在这里待很长时间。”据了解,该院年龄最大的“儿童”已经30多岁,从建院的时候进来就一直在这里了。
  活下来的都是幸运的
  温副院长在福利院工作十几年了,让她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儿童被遗弃的地方。他们被发现的地方有医院、厕所、山边,各种地方都有。有不少弃婴被公安干警发现时  已经奄奄一息,满身都是被蚊虫叮咬的痕迹,送过来后最终还是没能养活。可以说,能活下来的都是幸运的。温副院长说:“虽然相信这些父母在遗弃自己的骨肉时都有自己难言的苦衷,但即便是遗弃,也至少要给他们一个生存下来的机会。

  据了解,这里最小的是“小静”(化名),现在才5个月大,去年12月30日被公安干警送来福利院抚养。根据记录,2014年12月25日19时56分,接110称有群众发现在沙坪旧政府社区医院门口有一名弃婴,接报后民警到场发现一名被一个塑料盘装着的女婴。温副院长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早产儿,身体比较弱,前段时间女婴还得了肺炎,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治愈了。
开朗阳光的鹤福珊
  这群姓“鹤福”的孩子里面,有位公认最接近外面(社会)普通孩子的女生,她叫鹤福珊。她今年25岁,开朗、阳光,笑容灿烂,虽然肢体残疾,却从不自怜,她经常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也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在福利院算是位“小名人”。她2岁的时候来到福利院,她对儿时的经历已经不记得了。她说自己是健忘的人。对于恨不恨父母这个问题,她觉得自己不是被遗弃的,应该是被拐了,然后才变成现在这样。鹤福珊告诉南都记者,她很喜欢“鹤福”这个姓氏。
 也许是没上过学的原因,在和记者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她的词汇量并不多。她喜欢玩电脑,爱看书,爱看漫画,爱刷朋友圈,还会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果单从她网上发出来的微信内容来看,很难发现她是有过这些经历的女孩。她说现在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最想学会自己煮饭,以前尝试过几次都没成功。
  她经常会帮护工阿姨照顾其他小孩,他们都叫他“珊姐姐”。跟她一起长大的有3个“小孩”,现在基本都出去工作了。现在她也准备去广州番禺一家公益企业做前台,最近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工作机会做练习。对于即将来临的新的生活,她说已经准备好了。
  南都记者了解到,或许是福利院给他们家的感觉,有好几个小孩即使被收养了也不愿意离开。前两年,有个小孩要被领养去美国,鹤福珊花了很长时间才劝她过去。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