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何姓起源

智能WiFi
何姓起源
  

    何姓是中国人口排在第十八位的大姓,在四川和广东地区最有影响。当今何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06%,总人口大约在1300多万。

何的名义和图腾:
    何,义为担,挑,就是负荷之意。何原本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何字,都像一个人肩膀上扛戈而行、口中呼喊的样子。由此,引申出负荷、承荷之义。后来荷替代了何,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成为虚词和疑问代语了。河,也作何,当是以河为原始氏族图腾,以何为氏族名和族徽,何人所居住的地方称何,最终建立了何国,形成了姓氏。

何姓的起源与演变:
    伺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归姓、姬姓。
    第一支源出归姓。相传黄帝时代已有何姓,何人是东夷族归夷的一支,以荷为图腾,并在黄河下游的山东菏泽建立了何国,其中何侯的一支可能随虞舜帝南巡于九嶷山,而留居于今湖南的宁远、道县一带,至今何姓仍为道县的大姓。何人一支融人湘南的瑶族先民中,成为瑶族十二姓之一,同时,一部分瑶民又被同化为汉民。至今在湘南仍多何姓。在商朝的青铜器的铭文上也证实了何姓的存在,何姓氏族是商王朝的异姓亲族。
    夏朝时,居于黄河下游南岸的何人,称河伯族,后西迁到河南巩洛一带,与洛人相近。商朝中期,河伯族迁到陕西韩城东北龙门附近,分为三国,其中一族为河宗国。西周中叶,河伯族的一支曾沿溯黄河北迁内蒙古呼和浩特以西至河套一带。周穆王西渡黄河西征时,河宗氏跟随西移进入青海乐都,后又南迁贵德县的暖水河。后来汉朝甘肃张掖地区的“昭武九姓”中的何国,可能就是迁到青海乐都的河宗氏的后裔。“昭武九姓”中的何国西迁,经新疆南路的焙羌、且末、和阗到达叶尔羌。东汉末,何人通过乌孜别里山口西迂中亚的卡塔库尔干(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国)建立了何国。唐朝时归顺并设立贵霜州,何国正式列入中国版图。何国人以何为姓,归姓何氏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源系姬姓,分自韩姓。周文王之孙唐叔虞的十一世孙韩万封于韩,今陕西韩城南,战国时成为诸侯,建立了韩国,至韩王安时灭于秦,子孙以韩为氏。韩姓子孙散居干江淮地区,遂依音转韩改为何。何姓世居庐江郡,遂成望族。进入西汉时,何比干成为武帝的廷尉,为姬姓何氏第一位名人。当代各地汉族何姓几乎都认为出自韩姓,姬姓何氏的历史有2200多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系自外族的改姓。外族血液流入何姓主要发生在两晋以后。河南何氏,源出高车部,北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复姓贺拔氏为何氏。姑臧何氏,源自唐朝西域何国。太原何氏,源出宋时的回鹘族。五代时吐谷浑人也有何氏。北宋金国女真人阿里侃氏改为何姓。明清时期的云贵川的土著中有何姓。清朝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栋鄂氏、辉和氏、阿礼哈氏、赫舒哩氏、必喇氏、洪克罗氏等氏族大多改姓何氏。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成当地的汉族。

历史上何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何姓在山东、河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已有足迹。发源于安徽的姬姓何氏世居庐江郡,子孙繁衍,遂成望族。汉晋时期,何姓已分布于长江南北的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东汉时何姓已经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翻越南岭进入广东。唐朝时二次中原南迁移民,何姓大批进入江西、浙江和福建。明末何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何姓大约有6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宋朝第二十二位姓氏。何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何姓总人口的26%。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浙江和河南,这四省何姓大约占全国何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陕西、福建、安徽,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赣浙、豫皖为中心的三大块何姓聚集地。而华北、两广地区是当时何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何姓大约有10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为明朝第十六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何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浙江二省,大约占何姓总人口的34.6%,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广东、四川,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34%。宋元明600余年,何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何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两大块何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转向东南部。

当代何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何姓的人口已达到1300多万,为全国第十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0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何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大约占何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河南、贵州、广西、安徽、湖北这六省又集中了26%。四川为当代何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何姓总人口的1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长江以北少何姓、长江以南多何姓的局面。尤以四川东北和广东东南是何姓两大高聚集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何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迂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
    何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粤桂湘、云贵川渝、湖北西南、江西西部和南部、陕甘南端、青海东部、新疆喀什地区,何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以上,有的达到3%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4.7%,居住了大约56%的何姓人群。在沪浙闽台、湖北大部、江西北部、江苏南端、安徽南部、河南东南角、陕西中南部、甘肃大部、宁夏、新疆北部,何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1.2%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6%,居住了大约22.4%的何姓人群。

何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何姓的郡望主要有庐江、丹阳、东海、齐郡、陈郡五个。何姓堂号众多,重要有广右、缵续、赐策、仁义、敦睦、四友、积善、求言、抚逸、福庆、庆远、永庆、崇本、咏梅、永部等。“水部”堂号典出南朝何逊,梁国东海郡郯县人,官至尚书水部郎,工诗善文,诗与阴铿齐名,世称阴何。在扬州任职时,院中有梅花盛开,常咏诗梅下。后居洛阳,思梅而无梅,便请求再赴扬州,正逢梅花怒放,于是大开东阁,请士终日谈笑。著有《何水部集》。

楹联 重要的何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家传三桂;学贯六经。
        貌同傅粉;禄惟养亲。
        稽山豹隐;水部梅青。
        高风东阁;暖日南檐。
        木叔妻原为贤妇;永州女得号仙姑。

家训格言  何氏家训当以明朝何伦《何氏家规》为系统,从孩儿出生须哺母乳而不用代乳的规定开始,要求子孙待客接物“凡家清约,自奉宜薄,然待师友,则不当薄也”。认为“学问之功,与贤于己者处,常自以为不足,则日益;与不如己者处,常自以为有余,则日损”。所以在择友上要谨慎。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何姓历代名人342名,占总名人数的0.7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一位;何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8%,排在第三十二位;何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95%,排在第五位;何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07%,排在第十九位。
    在我国众姓长河中,伺姓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大姓,源远流长,人才济济,值得族孙自骄自傲,尤其在传统中医学领域中颇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有:西汉大臣何武;东汉经学家何休,大将军何进,尚书何敝;三国时大孝子何琦,玄学家何晏;魏晋时大臣何曾;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吏部侍郎何楠(是传世800多年名扬世界的青浦何氏医学世家的开山祖);唐朝时福建何姓开山祖何嗣韩,广东何姓的开山祖何旦;北宋宰相何执中;元朝名相何荣祖;明朝大篆刻家何震,文学家何景明,大臣何腾蛟;清朝书法家何绍基,江南名医何鸿舫、何廉臣,青浦名医何书田、何其伟;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何应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当代民主革,家兼画家
何香凝,诗人兼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历史学家何干之,银行冢何贤,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地质学家何作霖、何杰。

何姓血型:
    何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6%,A型占29%,B型占26.9%,AB型占8.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