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八月中秋各地民俗

八月中秋各地民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是夜,皓月当空,一家人团聚在融融月光之下,在庭院中摆上香案,置放菱角、莲藕、月饼等祭品。人们对着月宫娘娘虔诚地拜上几拜,然后将一块大月饼切之分食,即使有人外出未归,也须留下一角,以表示团圆之意。

    中秋之夜,除了祭月、赏月、吃月饼外,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奇风异俗,它们浪漫而美妙,成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偷瓜“挨骂”

    在福建三明市,流传一种中秋偷南瓜宁愿挨骂的习俗。当地民谚说,“吃了中秋骂食,必定满得八十”。中秋之夜,人们成群结队到园中偷南瓜,但要在瓜藤旁放着相应瓜钱的红包,瓜主于次日见瓜被偷,拾起红包,但要故意“骂”上几句,人们说:“不骂不灵”、“越骂越发”。据说“偷瓜”与我国百姓“崇圆”的习俗有关,古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对圆崇拜就是对天的崇拜,“圆”是敬天吉祥和万事如意的同义语。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之夜有未婚少女偷菜求郎的风俗。一些穿着漂亮服装的姑娘,踏着月色来到意中人家的菜园,偷偷摘蔬菜或大葱,如果采摘到了手,就预示着她要遇到如意郎君,至今台湾民间还流传着:“偷着葱、嫁好老公﹔偷着菜,找好女婿”的俗谚。

照月得子

   在浙江一些地方,中秋之夜,流行一种“照月得子”的习俗。一些久婚不孕的妇女,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月行中天之际,独自一人静坐于庭院之中,沐浴月光,渴望月宫仙女洒下的甘露使她怀孕。

乞月为媒

   在广东东莞,未娶妻室的小伙子,认为中秋之夜是月下老人为男女做媒的时辰,他们三五结伴,于三更时分,在月下焚香燃烛,虔诚地乞求月老为其牵上红线。

托月寄情

  在水乡苏州,中秋之夜盛行一种“走月亮”的习俗。穿着时髦的姑娘有的单独出外趁月幽会,与心上人倾诉衷情﹔有的结伴而行,托月寄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妇女走街串巷、互拜亲朋,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形成一幅韵味别致的“走月圆”。

跳月求爱

   在云南阿细族聚居的地方,流传一种“跳月求爱”的习俗。中秋之夜,各村寨的男女青年,聚集在山村开阔地跳舞,腰束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在皎洁的月光下,跳起当地的民间舞蹈,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曲,边跳边唱,互诉爱慕之情。

抛帕招亲

  在福建南平、龙溪一带,有中秋“抛帕招亲”的习俗,饶有风趣。中秋这天,在广场上搭一彩台,夜晚,明月当空之时,一些未婚的姑娘扮成“嫦娥”,古装登台。先与观众一起唱歌,然后把一些绣有不同花朵的手帕向四面八方抛去,围观者纷纷抢帕,如抢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剩下的一块手帕花色相同,就可颁赏。如果你是未婚青年爱上了“嫦娥”,就上前去把手帕亲自还她,当“嫦娥”默许后,小伙子便向“嫦娥”赠送礼物。

中秋唱月

  在山东一些地方流行中秋唱月、祈求丰收之俗。中秋那天,家家户户自制月饼。当明月初升之时,每家都把月饼放在麦秸编结成的圆垫上,让孩子们端在街上或村头去唱:“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好年景。”孩子们一边唱着,一边品尝着月饼,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歌舞闹月

  在广西有些地方,每逢中秋之夜,人们都喜欢举行“歌舞闹月”活动。沐浴着皎洁如镜的月光,吹响悠扬的芦笙、跳起民族的舞蹈。男女青年们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洁水一样,倾吐爱慕之情。

对歌赏月

  在贵州一些地方,有对歌赏月的习俗。传说贵州某地有个老人有三个女儿,因为长得美丽聪慧,求亲者很多,便约定在中秋之夜赏月时对歌定婚。从此,每到中秋,贵州人都要举行对歌赏月活动,青年人相互对歌,互诉衷情。

吃大锅菜

  在广西侗族地区,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就在明月下煮一大锅没盐的菜,大家一起吃、一起欢度中秋,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传说中的厨师。

对月堆塔

  在江西一些农村里,每逢中秋之夜,乡村里有堆宝塔的习俗。这一天,孩子们搬来砖和瓦,垒起宝塔,塔分七层,前面挂上帐幔、对联,并安置小桌一张,上供水果及月饼,到了晚上点起灯烛,灿烂的灯光与天上明月争辉。

夜舞草龙

  在安徽,孩子们最喜欢在中秋之夜舞“草龙”。这龙以稻草为身,外糊色纸,在龙身插满蜡烛。每逢中秋之夜,孩子们高举草龙,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直到深夜月色西沉,才将草龙抛至河湖之中,据说中秋舞龙可以避免旱灾。

煮月亮饭  

    在湖南省有些地方,中秋节这天晚上,儿童们相邀从家中拿出柴火、碗、锅等用具,还有油、米、盐、蔬菜等,在户外院中,垒起砖灶煮“月亮饭”。孩子们这天晚上煮“月亮饭”,不要大人来帮忙,一般都在晚上10─11时,然后大家分食,非常有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