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谌氏起源

智能WiFi
谌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大节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 大节,是远古尧帝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在西周末期亦称大节。在周平王姬宜臼时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西汉末年,谌氏族人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后来的汉昌侯谌重出生以后,谌氏族人再迁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地区)。到汉顺帝时,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巫邑谌氏祖谱》记载:“谌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后裔,祖宗源地承周(今河南洛阳)。考其系传,至周幽王姬宫涅第十四子封于‘谌’,因征伐失国,子孙以国为姓。”元朝末期兵荒马乱,盗贼横行,谌氏祖先为避战乱,由江西迁居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仍因余寇为患,无法安居中原乐土,复于明洪武二年由麻城西迁四川巫邑大昌一甲(今巫山下田乡)谌家湾定居,以挽草为业,拓荒采食,耕读为本,勤劳起家。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子孙繁衍已到十九代,约四千余口。相传永祯祖入川兄弟三人,永祯为大,落于巫山。永柏为二,散居何地,无从查考。永松为三,据闻落于云阳,该县南溪区桑泽乡衫树湾存有谌永松墓碑,其后裔已改姓“盛”。

分布和迁移:
    无论谌氏源自帝尧后裔还是周王后裔,谌氏发祥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西汉末年,有一支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年间至谌重时再迁南昌,汉顺帝时“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谌氏逐渐地南昌一带形成望族,以谯阳郡、豫章郡、南昌郡为郡望。唐宋时期,因战乱、仕宦等原因,在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浙等地都有谌氏踪迹。明清时期,又扩展到山东及东北地区,从此遍布全国各地。目前谌氏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历代谌氏主要以读书、作官、行医为业。唐、宋时期谌氏自江西、湖北,迁徙到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浙一带,清初康熙出巡病在山东,第四十七世谌赴守受诏自江西到山东为其诊病,后留居山东,至今十几代。今四川省的巫山、巫溪、奉节、城口、万市、成都,重庆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随州市、黄冈市谌家湾,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思苑县,陕西省的镇平市,北京市、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的益阳市安化、湘乡市,湖北的四川的凉山市、达州县,福建省的永定县、长汀县,广东省的惠州市河源市、阳春市,台湾省的台南市美浓镇南隆、台北市桃竹苗区等地,均有谌氏族人分布。

郡望和堂号:
郡望    谯阳郡:亦称洛阳郡。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汉、魏两朝时治所均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东汉、三国魏、西晋、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都以此为陪都。隋、唐两朝移治到汉城以西九公里处一带地区。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郡:亦称南昌府,汉朝时期豫章郡治。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堂号   谯阳堂:以望立堂。豫章堂:以望立堂。南昌堂:以望立堂。

姓氏名人:
    谌重:(公元89~167年),一称谌仲,字文叠;江西南昌人。著名东汉时期大臣,谌氏南支鼻祖。东汉和帝年间为豫章郡博士,汉顺帝时“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终年七十八岁。

    谌礼:(公元年待考),字秀登;江西南昌人。著名三国时期孙吴国学者。吴大帝孙权时,举其德行卓异,拜为念部郎中,迁尚书,著有《书仪》十二卷。

    谌祐:(公元1213~1298年),一作谌佑,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著名南宋时期文学家。谌祐以诗文名世,与刘壎同号“南丰之彦”,布衣终身。终年八十六岁。   著有《三传朝宗》、《史汉韵纪》、《古书合辙》、《桂舟杂著》、《自知集》、《桂舟歌咏》,均佚。《隐居通议》第八卷摘其诗句,称其记序最佳,论诗入妙品,“笔力高峻,有史汉文气……古体乐府俱善,尤精律体,自出机轴,扫空凡马”。   《全宋诗》第三三五○卷录有其诗句。文收入《全宋文》第八○六三卷。

    谌铁汉:1944年10月生,安化县人, 1967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安化三中教师;安化县委审干办公室干部、安化县委组织部干部;安化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化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文联主席;安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地委讲师团主任;市教委党组书记兼教委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兼党组书记。系中国人才研究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并任省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省领导科学学会理事、省人才信息协会副会长。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实际,编写出版了选贤任能的《古镜集》、治国安邦的《励精图治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古今名将诗抄》(与周成村合作)3本专著,撰写发表了一批调研文章,其中有40多篇(次)在全国、省、地获奖,并被评为省优先理论工作者。

   谌容:(1936~ )当代女作家,汉族。原名谌德容。原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汉口。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和翻译。后当过中学俄语教员。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和劳动。任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谌容1964年开始创作,1980年因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而蜚声中外,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由她改编的同名电影曾先后获金鸡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她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出版有长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黑暗》,小说集《永远是春天》、《赞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小说选》、《谌容中篇小说集》,以及《谌容集》等。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她还发表过一些散文。谌容善于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开掘出重大的社会主题,追求小说的诗意美和艺术表现的新颖独到,格调清新明丽、委婉细腻、朴实深沉。


 

相关新闻